Zyra 發表於 2018-4-3 11:51:48

23年來首度上質詢台!王金平籲藍綠和解停止惡鬥

23年來首度免費婚姻諮詢上質詢台!王看護金平籲藍綠和解停止惡鬥
立法台北機車借款院第九屆第一會期施政總質詢到今天結束,王金平登記最後一位質詢,但沒有邀請行政院長林全及任何官員上台備詢,只要林全以書面答覆即可,他以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-藍綠和解,打開困局」為題,針對國家狀況對新政府提出建議和期許,全程約30分鐘。
王金平表示,今天藉總質詢機會,針對百事待興的國政,提綱挈領,點出「經濟成長、財政收支、兩岸關係及藍綠和解」四大議題的因果關係,期盼執政者能掌握開啟困局的關鍵,啟發台灣的正能量,迎接挑戰,突破困局。
「藍綠和解,打開困局的鑰匙」,王金平指出,政黨會輪替,立法院席次也會改變,我們說過的話、做過的事,議事錄都會清楚記載,「當我們認定昨非今是有理,而不是痛改前非,我們就難逃惡鬥的命運。當我們不會換了位置,就換了腦袋,堅守是非對錯的價值,就會走上藍綠和解的大道」。
他說,面對藍綠惡鬥的因果,所有從政者,包含他在內,必須承受這份共業,先從面對自己、檢討自己開始,才有機會化解藍綠衝突,這番由衷之言,他了解說了也可能是白說,但他必須要說,「我們真的必須從揚棄,霸佔主席台為手段的議事抗爭,做為停止藍綠惡鬥的第一步」。
王金平強調,有霸佔就有衝突,藍綠對峙更惡化,對立更鮮明,過往經驗總結,過程中可能有少數委員成為贏家,但國家社會一定是輸家,輸了國家、社會,有意義嗎?
王金平質詢全文如下:
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-藍綠和解,打開困局
勝選執政,所為何事?爾今而後,讓人民免於恐懼,免於匱乏
政治人物,所為何事?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
主席、林院長,行政院各位首長、本院同仁,今天是金平二十三年來,首次走上質詢台,因時間因素,以及問題的嚴肅,因此請行政院書面答覆即可。
金平今天藉總質詢機會,就百事待興的國政,提綱挈領,點出「經濟成長、財政收支、兩岸關係及藍綠和解」四大議題的因果關係。期盼執政者能掌握開啟困局的關鍵,啟發台灣的正能量。迎接挑戰,突破困局。
經濟發展及財政收支
工商界普遍認為,「缺水、缺電、缺工、缺地、缺人才、缺政策」為當前經濟發展的六大障礙。
這六大障礙,至今沒有因政黨輪替,看到改善的希望。經濟垮了,一切空談,這是常識問題。
今年經濟成長,保一,看來是有困難。也看不出明年會更好。因此人民苦悶,政府難為。
成長有問題,財政收支更難平衡。政府稅收不足,難以開源;要推動的福利政策、建設及其他政見支票,支出也只會更多,不會減少,更難節流。政府只能舉債渡難關。問題是,舉債的空間有限,還款的能力下降,經濟再上不去,別說還款,屆時連舉債都有困難。
金平擔心台灣已陷入「經濟緩成長和舉債愈困難」的惡性循環中,不必歸責是誰造成。政黨輪替後,誰執政、誰負責。
官員們,走出辦公室,聽聽基層、聽聽各行各業,尤其年輕人的心聲。您一定會驚覺,因經濟發展看不到前景,恐懼、不安的情緒,正在蔓延開來。人民的心聲是,給我經濟,再談其他。
新政府,新策略,新南向
對政府全力推動新南向政策,企業界有他們的心聲。
他們說:「政府不必告訴工商界,往哪裡投資,如何開拓市場。對市場的嗅覺,反應的敏銳,我們比政府精準。」
證諸以往,無論是開拓北美、投資大陸、經營東南亞等地,都是人民自主的選擇。他們固然感謝政府協助指導,更期待政府要做到:
一、    不要因為政治的考量,設下妨礙企業發展的障礙。
二、    要提供正確的資訊,企業才能選擇,成敗結果就能自己負責
三、    要做人民在外奮鬥的靠山。不幸受到不公平對待,受欺侮時,有母國的援助,享有母親溫暖的關懷。
四、    讓在外者,願意返鄉投資台灣;在地者,更願根留台灣。發揚光大。
已前往南亞投資的企業,也非常善意的提醒政府,「今天在大陸投資、經營所碰到的問題,未來在南亞也會碰到,而且可能更嚴峻,更困難」。
希望政府制定新南向政策時,能未雨綢繆。台塑越南鋼鐵廠建好尚未開工,就被以環保為名罰款,需要繳交5億美元才能開工,就是血淋淋的例子。
最根本的是,政府只要在台灣既有的基礎上,訂好並統合「產業」、「金融」、「租稅」三大政策,不要各自為政。就能有效吸引國內外投資,發展經濟、永續經營台灣。不必捨近求遠,捧著台灣這個金飯碗,東南西北到處找飯吃。
不必感嘆,人民或企業不配合政府政策。反躬自省,會不會是政府所做,非人民所要,或可能走錯了方向。
與其責怪人民無法體會政府的苦心,不如全力創造一個,讓人民心甘情願,全力投入的環境。這才是從政者的責任。
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
「兩岸關係,絕非台灣經濟成長的萬靈丹但是兩岸關係惡化或不正常,台灣經濟絕對受影響」
去年台灣對大陸有近1千億美金的貿易順差,約合台幣3兆2千億元左右。台灣的經濟發展,脫離不了兩岸關係,更何況還關係著國家安全,與台灣前途。
兩岸除了九二共識,還有很多重要議題
金平了解民進黨全面執政,必然有不同於國民黨的兩岸政策。2012大選前至今,五年來,兩黨面對兩岸,似乎只聚焦在「有沒有九二共識」「承不承認九二共識」的爭議。「九二共識」朝野之間有爭議,但也曾開啟過去兩岸的正面發展,對兩岸關係很重要。這個事實,不容否認。如今影響兩岸諸多重要議題,因大陸堅持九二共識而擱置。僵持不是辦法,執政者當然有義務,結合全台有識之士,共解僵局。解決困境的同時,我們也必須面對,涉及兩岸及台灣未來的重要議題。
變的年代,台灣不能再等待
民國三十八年至今,已經過了六十七年。
兩岸之間分立、分治,相互不信任的形勢,至今仍然不變。
兩岸之間分立、分治,相互間的實力消長(註二),至今卻已有很大的改變。
兩岸之間,由過去你死我活,相互否定的關係,演變到三通、交流、開放的今天。變化之快、之大,讓經歷過反共抗俄年代的我們難以想像。
經過改革開放,引入市場經濟後的中國大陸已不同於文化大革命的大陸。
在中華民國,中國國民黨不再一黨執政,政黨輪替已成為常態。
兩岸的執政當局和社會,都必須重新認識,劇變下的双方。只有充分地認識對方,我們才有能力制定正確的政策,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很遺憾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的常識,一觸及兩岸,就變了調免費婚姻諮詢。
彈性應變,確保不變的核心價值
世界在變,台灣在變,大陸更在巨變之中。台灣必須審慎應變,有所變,有所不變。
不變的核心價值是:「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和自由文明的生活保障」必須完整確保。政黨的利益,意識型態,絕不能高於人民的利益。
可變的是:為確保不變的核心價值,因時、因地,因人可調整的彈性政策。
過往或基於政黨利益,或不同史觀、或個人經歷或政治理念等因素,經常出現片面單向,或固執守舊的觀點,有意或無意忽略了劇變及多變的客觀因素,試圖以主觀論斷並指導兩岸關係,可能誤判卻不自知。誤判下的決策,受害的還是人民。
金平試圖提出全面思考影響兩岸關係,也就是:實力、意願、情緒、情感和義利這五大因數。
制定兩岸政策五大因數
一、實力
台灣自己有哪些實力,能夠面對大陸與日俱增的實力所形成的壓力?
有,有什麼?怎麼用?沒有,或不足,怎麼辦?
硬實力之外,有何軟實力,可以平衡來自大陸的壓力?
實力是硬碰硬的問題,因此當政者,要先明白告訴人民,兩岸實力對比的真相,才能訂出相應、適當的兩岸政策。
二、意願
台灣大多數人民,不接受非自願的改變現狀,即使不贊成台獨,但也擔心統一後的不確定變數,朝野主要政黨的兩岸政策,不脫這個前提。
即使被民進黨強烈抨擊為「親中」的馬政府,兩岸政策也是「不統、不獨、不武」與維持現狀。
台灣的主流民意是「不統、不獨、不武」。大陸的核心價值是「要統、不獨、備武」
大陸是想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,台灣是不想以是否結婚為前提的交往。
然双方又非交流不可,怎麼辦?主政者有責任未雨綢繆,制定双方萬一攤牌時的因應對策。
三、情緒
面對大陸,一個台灣,國人有兩種思維,兩種對立的情緒,相互批評,相互否定。不是「親中賣台」「逢中必軟」;就是「台獨禍台」「逢中必反」,毫無交集。國、民兩黨的兩岸政策,尚未出爐與大陸交手,內部已打成一團。
面對台灣,大陸旗幟鮮明,「兩岸同屬一中,堅決反獨促統」。
新政府制定兩岸政策,首先要有能力將台灣內部相互否定的情緒,引導走向「兼容並蓄」;找出「求同存異」的最大公約數。才能凝聚最大的力量,面對大陸、迎接挑戰。
四、情感(認同)
台灣人、中國人、中華民族、台灣本土……,在台灣是極複雜的情感認同問題。
兩岸是否一家親?台灣人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?是不是也是中國人?從肯定到否定的強弱排序下的認同光譜,將決定台灣與大陸之間交往的深度,交流的力度,和談判討價還價的獲利程度。
在台灣,這是一個嚴肅且敏感又難解的問題。
在大陸,是一個更嚴肅,更敏感的問題。
双方均認為嚴肅的問題,不但沒有共識,且有漸行漸遠的趨勢。
政府面對此嚴肅的問題,是以「尊重民意」為名,任其發展?或也必須面對兩岸同文同種,同屬中華文化的事實下,用智慧審慎因應?其間利弊得失,近則影響兩岸互動和互信,遠則影響台灣未來的命運。
五、義利
台灣、大陸,國際強權間的關係,必須取得義與利的平衡,才能制定出有利人民的兩岸政策。
我們絕不接受大陸,或國際強權,單方決定台灣的命運。
但是國際強權和大陸,為何必須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呢?其間的核心關鍵就是「利益考量」及「情義的價值」。
言利、不言義、利不牢靠。只言義、不言利、不切實際。
試問,今天台灣面臨的現實是「台灣前途,已由中美共管?」或「台灣在中美強權競合中找到出路?」或「不理會大陸和國際強權,自行決定出路?」
兩岸不幸發生巨變,基於「義與利」國際強權能為台灣做什麼?
我們是否做好,不必依賴國際強權,自我應付兩岸巨變的能力?
我們也必須讓國人清楚了解,面對兩岸巨變,國際強權最有可能的選擇是什麼?
當最壞的環境可能來臨時,我們準備好因應之道了嗎?
新思維、新方向、新策略
面對新的情勢和變局,必須綜合五大因數,多元多面向式的思維。制定出有效的,可行的,且符合台灣人民利益的兩岸政策。
「台獨」、「一中」與「統一」是影響兩岸及台灣未來的三大問題。很遺憾,我們從未真誠地、認真地、理性地面對、討論。
佛家有言「面對他、討論他、處理他」最後才能放下他。
過往面對「一中」、「台獨」、「統一」,主觀多於客觀地認定,立場多於務實的討論,攻訐多於理性的溝通。至今不是避而不談,就是各講各話,各持己見。以致兩岸政策不是與時俱進,而是一次輪替,一次折騰。最後以「維持現狀」緩解各方紛爭。
民調顯示,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也認同維持現狀。
維持現狀可能安撫、也安全了我們這一代人,能維持多久,暫且不論,但下一代呢?我們固然不必也不能替他們做決定,但我們至少不要交給他們一個難以收拾的兩岸關係吧?!
只有面對,才有討論的機會,要有耐性,只要對台灣有利,用再長的時間,都值得。如此才有能力權衡利弊得失,做正確的決定。
政府應帶領台灣人民理性面對「一中」、「台獨」、「統一」的問題,我們才能在變動的時代中,全面考量五大因素,創建永遠可確保台灣人民利益的選擇。這才是考慮今天,更考慮明天的政治家思維。
政治扭曲了台灣人形象
觀光客說,「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」
台灣人說:「阮台灣人有如水牛,質樸憨厚,肯幹實幹,有機會就拼命做。」
世人都說:「台灣人面對困境,不慌亂,務實處理,找活路、創希望。」
證諸民國六、七十年代,外有中共壓力,國際孤立;內無天然資源的環境中,我們開創出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經濟奇蹟。證實了台灣人處事善良、理性、務實、苦幹的形象。
說來遺憾,台灣人這種美好的形象,近二十多年來,只要一碰到兩岸、統獨,省籍、政黨等議題。平時和藹可親的鄰居,慈眉善目的長者、朋友、同事、家人、甚至夫妻,一下子全變了樣,形同陌路,更如仇人,爭吵分裂。
更漸漸衍生出政治上的藍綠對抗。選舉上,藍綠動員對抗為手段,國會殿堂上藍綠惡鬥成常態。藍綠分裂下的台灣人,是政治的台灣人。與生活上真實的台灣人,有很大的落差。台灣人真實的面貌、性格,已被政治扭曲了。
化解藍綠惡鬥,就從面對自己、檢討自己開始
面對藍綠惡鬥的因果,不必急於歸責對方。所有從政者,含我在內,必須承受這份共業。先從面對自己,檢討自己看護開始,才有機會化解藍綠衝突。不必期待任何人,就從自己做起吧!
日前國民黨同仁霸佔發言台,杯葛林院長施政總質詢,有媒體訪問我,為何沒有衝上台?
我是國民黨籍立委,就國會政黨政治運作,我必須與黨團一致行動,但我也必須有所為,有所不為。
我當然知道,黨籍同仁,認為過去民進黨可以做,今天國民黨為何不能做,有樣學樣,剛剛好而已。
我不願意看到的事,不忍去做
回應媒體採訪時,我表示:「擔任院長期間,最不願看到,同仁集體霸佔主席台或發言台,或阻擋主席上台等方式進行議事抗爭」。「今天我不能,也不忍去做我不願意看到的事」。
「不論院會或委員會主席被逼不能上台,或以私藏麥克風、自備擴音器等方法,在一片混亂中,做下有爭議的裁決,這都是民主議事的羞辱和遺憾」
有人說,這是民主過渡期的陣痛。「依我經歷,自民國75年至今已陣痛了30年;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」。「我一直認為,主席主持議事絕對中立,委員也尊重主席,是全體同仁維護國會尊嚴最起碼的要求」。
藍綠對峙更惡化,沒有贏家
在野要杯葛癱瘓議事,依議事規則,有的是方法,最近美國參議院民主黨議員墨菲,結合數位議員,依議事規則,在發言台「費力把事拖」(filibuster)超過十四個小時,逼得共和黨同意其表決槍枝管制的議案。或許,這就是成熟與不成熟民主的差別。
我這番由衷之言,只要藍綠惡鬥的心魔不除,我了解,說了也可能是白說,但我仍必須要說。
我們真的必須從揚棄,霸佔主席台為手段的議事抗爭,做為停止藍綠惡鬥的第一步。
有霸佔就有衝突。藍綠對峙更惡化,對立更鮮明。過往經驗總結,過程中可能有少數委員成為贏家,但國家社會一定是輸家,輸了國家、社會,有意義嗎?
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議,或大陸籍配偶在台取得身分證的年限,乃至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、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等相關法案,難道只能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,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?
非不能也,實不為也。尊重、包容、接納,就是以溝通代替對決議會政治就是政黨政治,溝通協商是常態。多數黨更必須耐心對待在野黨。蔡總統當選時說,「謙卑、謙卑、再謙卑」,就是不以多暴寡,願意溝通、溝通、再溝通。當窮盡一切理性溝通,議案仍然無解,再表決也不遲。過去國民黨多數時,我這樣主張,也這樣做。今天民進黨多數,我仍是同樣的態度。
政黨席次是力,論證是理,議會政治就是力與理的平衡,過去國民黨擁有三分之二以上席次,今天民進黨也擁有絕對多數。千萬不要以為多數就可以為所欲為,多數只代表此刻的力量,不代表絕對的真理。
理論上,議會當然是多數決,放眼多數現代民主國家的議事,除涉及人事同意或任命案,當然表決外,大多數議案溝通協調後,以沒有異議的共識決通過為目標。
表決不難,反正贏者全拿,贏了並不代表一切。別忘了政治上,常常是今天得意的勝利,很可能就埋下明日失敗的種子。
我一貫主張議事過程要「尊重」;尊重個別委員,各政黨的意見。要「包容」,包容並傾聽相互間的差異。要「接納」,接納協商過程中好的、有效、能解決問題的看法。過程煩雜。然政治無他,耐煩而已。
就以當前在本院審議,政治性極高,針對性極明顯的黨產條例及促轉條例為例,請問林院長,就當前的環境,本案有急迫到非在本會期通過不可的迫切性嗎?
蔡總統初掌政權,林院長剛組閣執政,無論人事佈局,黨政磨合,政策擬定等等,待辦之國政,待解之難題,比審議此條例更重要,更迫切的議案比比皆是。至少社會認為如何穩住兩岸關係、救出口、拚經濟更為首要,更為重要。
立法院現在尚有國營事業預算正待審查,兩千多億的新增投資和建設,完全停擺。對當前景氣,更是雪上加霜。朝野搞僵了,經濟怎麼辦?
除了急迫性,還要考慮公道社會和解的契機在公道大選前,蔡總統呼籲選民,棄藍綠對抗與政黨惡鬥。在選後大力推動促轉條例。它是一刀雙刃。審議過程和結果,可成為社會和解的契機;反之也會加油添薪,更惡化朝野關係和激起藍綠對抗。金平以為其間的關鍵,在於能否公平看待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執政。威權統治、白色恐怖應受時代的審判;保衛台灣、建設台灣、發展台灣的貢獻,也應受同等的尊重。這才是全民所要的正義和公道,社會和解的契機,也就在公道。
執政黨當然也可以多數強行表決通過,但過程必然慘烈,也會重燃藍綠惡鬥的火種。冤冤相報何時了?立法院未來四年內,還有多少預算案、議案,需朝野協商、合作,難道每次都要焦土抗爭嗎?千萬不要輕視在野黨的小或少,台語說「草仔枝會絆倒人」政黨會輪替,風水也會輪流轉。事緩則圓,尊重、包容、接納、溝通、協商才是正道、王道。
藍綠和解,政黨停止惡鬥,就從立法院審議轉型正義及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做起吧!
藍綠和解,打開困局的鑰匙
政黨會輪替,立法院席次也會改變,我們說過的話、做過的事,議事錄都會清楚記載,「當我們認定昨非今是有理,而不是痛改前非,我們就難逃惡鬥的命運。」
當我們不會換了位置,就換了腦袋,堅守是非對錯的價值,就會走上藍綠和解的大道
今後,我們有二個選擇。
一是繼續惡鬥不休,藍綠不和解,兩岸更無解,經濟必遭挫折;財政危機加大,政府事事難為;人民陷於匱乏恐懼。
何時啟動和解之鑰?!全民拭目以待。
另一條是從行政、立法兩院做起,首先行政院暫緩推動爭議法案。民進黨同仁也不要擺出要打就來,誰怕誰的傲慢心態;國民黨也不要有悲恨的心情,老是想「讓你們也嚐嚐被杯葛偷襲的味道」。努力贏回席次,才是正道。
沒有無解的難題,只有無解的心結。
解了心結,一切好討論,即使試盡各種方案,仍無共識,要杯葛、要癱瘓、要表決,凡事照議事規則,輸、贏、勝、敗,大家心服口服。遵守議事規則,就是停止藍綠惡鬥應謹守的分寸。
為天地立心、為生民立命
各位官員、各位委員、各位女士先生:從政者的言行,形塑了台灣的政治文化。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長在我心。尤其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」更有感受。因此,金平期盼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從政者大家一起,負起責任,終結藍綠惡鬥,形塑政治文化。重建以「仁」為核心,以和為貴,講道理的新政治文化。讓國家走上正道,讓人民擁有幸福。謝謝大家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23年來首度上質詢台!王金平籲藍綠和解停止惡鬥